近日,信阳市平桥区洋河镇居民王某与陈某因相邻房屋采光、油烟排放等问题产生纠纷,双方多次争执。面对这一“老大难”问题,平桥区司法局洋河司法所主动作为,指派“汤大姐调解室”经验丰富的人民调解员汤心屏、汤素平介入调解,最终通过“三到位”工作法和“倾听—共情—引导—解扣”四步走调解流程,历时多轮协商,成功促成双方达成和解协议并当场履行补偿,实现“案结、事了、人和”。
破题之道:“三到位”架起连心桥
调解员联合镇村建中心工作人员、社区干部,实地测量采光角度、检测油烟排放数据,并走访周边群众了解纠纷历史,精准定位争议焦点:王某主张采光权受损需经济补偿,陈某则因改造成本过高拒绝让步。针对双方争议焦点,调解员分头倾听诉求,记录王某“每日光照不足3小时”的困扰与陈某“改造费用超万元”的担忧,建立信任基础。以“六尺巷”典故唤起邻里情谊,结合《民法典》第293条“相邻不动产权利人应正确处理通行、采光等关系”的法律规定,引导双方换位思考。提出“阶梯式补偿+低成本改造”双轨方案,既保障王某权益,又减轻陈某经济压力。
创新实践:“四步走”彰显调解智慧
一是倾听筑信任,调解员化身“树洞”,耐心记录双方20余条诉求,梳理出“经济补偿”“技术可行性”“邻里面子”三大关键矛盾点。二是共情消隔阂,通过展示2022年李某与赵某类似纠纷调解案例,以“改造后房屋升值5%”的实际效益打破陈某抵触心理;用“光照不足引发老人摔倒”的假设情景引发王某对过度索赔的反思。三是引导明方向,解读《民法典》相邻权条款,明确“合理容忍义务”边界;联合镇村建中心等部门提供2套低预算改造方案,将技术难题转化为调解契机。四是解扣化坚冰,采用“口头承诺+书面协议+第三方见证”三重保障模式,消除信任危机,最终促成双方握手言和。
此次调解是洋河司法所践行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理念的又一缩影。近年来,司法所通过打造“汤大姐调解室”品牌,有机融合“三到位”调解工作法与“四步走调解流程”,成功化解多起疑难案件。下一步,洋河司法所将持续聚焦群众“急难愁盼”,用心倾听每一个诉求,用情化解每一寸坚冰,以专业化、精细化、人性化服务筑牢基层治理第一道防线。